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當下,工業設計被視作是一個重要的切入口。
11月23日,第二屆中國工業設計展覽會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開幕。本次參展規模創新高,蓬勃參展的背后,中國工業企業對工業設計的接受度大幅提高,而國內設置完整工業設計體系的企業規模也在逐步攀升。作為企業“微笑曲線”的源頭,工業設計貫穿企業產業的所有環節,“通過工業設計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是當前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在當日的展會現場,諸多企業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國內工業設計產業的熱潮正在逐漸興起。
在展會現場,標志著國產客機首次邁入寬體領域的CR-929中俄遠程寬體客機模型、代表著工業設計在我國航空航天領域取得的最新發展成就的航天火箭“快舟1號”、國產航空客機C919、最高時速500公里/時的高速動車組“變形金剛”、中國天眼模型、無人駕駛巴士等“大部頭”高科技產品亮相。國際元素也并未缺失,法國達索公司帶來的“3DEXPERIENCE”平臺是世界上第一個開放互聯、數據驅動、基于模型、虛實融合的軟件服務平臺。
“別看它體型嬌小,身上卻濃縮了國內外專利申請累計35項,曾被認定為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A級,”上海逸思醫療副總裁歐陽平拿著一款“槍形”手術器械一邊旋轉了60℃一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我們耗時近5年,在吻合器的轉角功能、手感、切割順暢度上進行設計改進。目前這款產品已經覆蓋20多個省份、400多家醫院”。這是一款實現了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創新集成應用的國產腔鏡吻合器,是微創外科手術中的主角,是全球首創單手操作及全球首創60度彎轉角度,各項核心性能在國際處于領先水平。
豐富多樣的自主設計展品是工業設計在我國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武漢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縱觀國內城市發展變遷,產業是城市的核心競爭力,“產業興盛,城市富足”,而工業設計屬于制造業的前端,抓住了工業設計這個“牛鼻子”,就抓住了制造業發展的未來。去年,武漢市工業設計總營業收入約195.9億元,增幅14.7%,設計帶動下游產業經濟價值超過千億元,工業設計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正如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萬勇所言,當前我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有業內人士表示,工業設計在促進產品差異化、推進技術市場化、提升產業附加值、優化和再造產業體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在利用工業設計推動產業變革的浪潮中,沒有一個省份甘愿落后。“我們四川省要從制造大省從制造強省轉變。四川有三大產業,家具、塑料、女鞋。但是我們的許多中小型企業不重視工業設計,不知道工業設計能給他們帶來什么樣的收益或者是不知道怎么做工業設計。我們為中小型企業的工業設計需求提供成套服務,引導他們走向工業設計?!彼拇ㄕ箯d天府工業設計平臺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整體工業設計產業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截至2017年底,我國擁有完整工業設計研發部門的企業和專業工業設計公司近14000家,全國已建成專業化工業設計產業園區超60家,將工業設計作為主營業務的文化創意類和制造服務類產業園區超過1200家,全國工業設計從業人員已超過60萬人。
目前,全球已有20多個國家將推進工業設計產業化發展納入國家戰略,視其為占據國際制造分工鏈條上游高附加值區域、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手段?!爸袊I之父”清華大學教授柳冠中曾表示,當務之急就是必須利用工業設計來進行產業結構的創新,在全球化的產業鏈上重新尋找屬于中國的定位。